在福瑞看来,革职以谢天,已经是最大的罚。
“若再有类似事件发生,刺史、县令等地方主官定斩不饶!”
宋治正了正神,恢复了帝王威严:“尔等有认错之心,可见没有丢了职责守,朕心甚。然而各地生乱,若不明正典刑,不足以平息民愤。
闻听此言,众臣莫不神一凛。
“传朕敕令,严查各地青衣刀客的脚,朕倒要看看,是谁敢大逆不,在朕的治不择言的说什么‘青衣人除恶刀,世间无义我来昭’!”
福瑞则是大松一气,从二品的参知政事降为四品的黄门侍郎是不小打击,但只要圣眷不衰,他的实际地位不会降多少。
平心而论,宋治的置力度已是不轻,但赵宁并没有任何钦佩之念。
末了,皇帝忽然:“不少百姓暴乱的案里,都提到了青衣刀客。国战之前这些人就经常以武犯禁,杀官害民,朕严令过州县绞杀。
“传朕敕令:宰相陈询,统领百官不力,致使州县贪墨之事不绝,降爵三等,罚俸两年;参知政事福瑞,不能协理朝政,降为黄门侍郎,罚俸一年;
“限各州新任刺史到任两月之,合藩镇、州府驻军剿灭作乱暴民,以儆效尤,并严查贪墨赈灾粮之官员,肃清州县吏治。
而且他相信这是暂时的,等到陇右平定,皇帝封赏群臣的时候,他就能因为主持调拨粮饷军械等后勤资有功而官复原职。
陈询没什么神变化。他是遭了池鱼之殃,谁让他是宰相呢?皇帝没有趁机拿掉他的宰相之位,他已是万分庆幸。
福瑞心里咯噔一声。
此事议定,众臣各归其位。
众臣皆表示愿意领受罚。
他一介参知政事,愿意革职以谢天,回普通人,那是多大的罚力度了?
毕竟对他这种皇朝大员来说,肯放弃奋斗了半生得来的位权势,已是怎么都对得起州县饿死病死的成百上千百姓了。
哪怕治之民受了罪,也只能照章程诉诸于官府,期待官府主伸冤。
“、转运使调派赈灾粮而不能尽其用,失职之错不可不察,尚书、转运使各降爵一等,罚俸一年!
剿灭作乱暴民,这是题中应有之意,犯上作乱的不杀,朝廷统治秩序何存?至于这些所谓的刁民是不是不得已,是不是有苦衷,谁在乎?
望了一满殿形形,都暗暗轻松仿佛已是安然度过一险槛的大臣,赵宁暗暗摇。
“臣忝为参知政事,却不能办好赈灾的差事,不能监察天官吏,实在是罪莫大焉,臣愿革职以谢天!”
如果官官相护,不给受苦者主,也是题中应有之意,命且有盘缠有年复一年时间的,就层层上访,看会不会有人理会,看会不会被打死。
皇帝并非不知各地乱象的底细!
皇帝不查福瑞有没有收授贿赂,不问不少乱事中涉及的寒门世家之争,只是着于州府刺史的失职之罪,本就说明了问题。
对各州刺史的置是真的会落到实,有贪墨的皆斩不赦,还是雷声大雨小,有待观察――福瑞肯定会面保全,毕竟他是收了好的。
“贝州、莫州、沧州等有百姓生乱之州府,一应刺史革职查办,押回京师交由刑审理,若有贪墨节,皆斩不赦!
至于罚俸――有几个官员是靠俸禄过日的?
他知此事已经无法善了,遂把心一横,鼓起勇气以退为:
“国战期间,这些人音讯皆无,朕还以为他们被州县捕杀完了,没想到时隔数年,现在又冒了来,看来不会没有来。
皇帝嘛,统治阶层的代表,本就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。
但凡稍微有门路有背景的官员,停职、降职也都是暂时的,用来平息民愤罢了,事后都会悄无声息官复原职,继续手握大权荣华富贵。
――平民百姓不过是他放牧的羊而已,他们的命,难还比得上他的这个皇朝肱骨的官位?
本朝最近几十年是太平盛世,纵然官员失职办砸了差事,害了百姓,多半也只是停职、降职,大多不过是认错歉而已。
总之,你不能自己起来反抗,反抗就是寻衅滋事,就是扰乱治安,就是贼罪犯,就该被狱治罪,就该一生完。
命不被害了,那只能说这就是命。